2014 轉捩點

前言:看到別人在臉書上發了一年的紀錄,我就想也該好好回顧這一年,特別這一年對我意義重大,如此就生成了這一篇。^^

請先點開 Daughter - Youth

 

2013/12/26  無名小站關站


1/1     2013跨年差點在系館度過

網誌中透露了這一年的不順與對學習的厭倦,也感謝那些幫助過或陷害過(?)我的人,使我更加堅強,很呼應這學期在諮商課中學到的一句話,尼采:「那些未致我於死的一切,使我更加強壯。」

1/2    葉丙成:教育的根本問題──Did you earn your students' respect?

1/2~1/18  

都在期末考崩潰,考自控、電子,數值期末還在宿舍考,整天都在崩潰,電子根本不知道在衝三小,自控什麼根軌跡、nyquist plot,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崩潰。

2/10   

網誌:「...我覺得自己病了...」

看起來當下的自己真的很無助,很高興自己走過來了,並很勇敢地踏出那一步。

2/26

網誌:「當你覺得自己在吃苦,你已經沒有熱情了」

 

4/22

「機設報告,太難寫
   腦汁已乾,吃消夜
   最後還是寫不出來
   早知道就,洗洗睡」-大詩人kodama

 

5/25

網誌:

從我完整啃完危險心靈後,我就開始對侯文詠深感興趣,之後看了一些他近期出的書,都感覺很不錯,「危險心靈」探討教育,「靈魂擁抱」探討名氣,「不乖」、「我的天才夢」探討人生,今天的主題是「我的天才夢」,你的天才夢又是什麼? 記得看完書名我這樣問了自己,我很訝異自己完全回答不出來,但又突然覺得理所當然,我還在摸索,而我願意承擔,因為這是我的人生。

記得臉書的營運長-桑德伯格:"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't afraid?",「如果你無所畏懼,你將如何前進」我是這樣翻譯的,而最近看到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朋友在TED上演講,他說到他如何快樂學習,其中他說了這麼一段,「學校並不把學著健康快樂擺在優先,而是把這些事情從學習裡拿掉。

我們總是過著「其他人想要的生活」,那些來自家長的期待,來自師長的期待,來自朋友的期待,來自社會的期待,而你/我有沒有想過你/我對自己有些什麼期許?   

回顧感想: 現在回來看,都會覺得當時表達得很清楚,很多篇文章都覺我自己的文筆跟論點都很棒XD,現在可能沒辦法寫出這麼好架構的文章。沒錯,「如果你無所畏懼,你將如何前進」,我們都在自己的夢想前設下太多障礙,但我們都忘記了,人生只有一次

 

5/26      腳踏車被偷XD

5/28      手紙~拜啟 給十五歲的你~2014

當初十五歲的我們有著怎樣的夢想,現在又是如何前進的呢
是否還能聆聽自己的聲音,繼續走下去
--
最近剛讀完侯文詠「我的天才夢」,感覺就像把過去活的二十年重新咀嚼一遍,聽完這首歌感覺更是五味雜陳。
人生實在過得太快了,不知道才二十出頭說這句話會不會很奇怪,快的我們發現時一切都過去了,所以更要努力把握當下。
--
Sheryl Sandberg : "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't afraid?"
如果無所畏懼,你會如何前進呢
每個人都是天才,你的天才夢又是什麼
你找到真正的自己了嗎

獻給我的朋友們

 

7/2

「散步完覺得我的世界還有救
   該怎麼繼續走下去呢?」

7/5     讀到一半的<<深夜烘焙坊>>,每次拿起必淚流不止,想想自己當時多少也將自己投射在木靈身上,剛好心情非常不好,這一切都得以釋放。

 

7/6   第一次踏入心輔組,遇見我的心理師 J


7/9

猶記得在我國小國中階段,經歷了九年一貫,父母、老師總是說,這樣改,有比較好嗎?如今,十二年國教正式上路,不但結果令人撻伐,更顯出了台灣教改的問題,永遠無法擺脫「考試、教科書」。

然而,教改不單需要健全的政策,家長、學校的配合,才是建構成功的關鍵。台灣學生多半在國高中期間,都是學科為主,缺乏多元嘗試的機會,到了長大才慢慢摸索,為時已晚。

此外,之前也有提到,父母的觀念很重要,不少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,仍主導孩子學習的方向,將父母認為是好的,加諸在孩子身上,卻沒有讓孩子適才適所的發展。

隨著少子化的趨勢,學校為了搶學生,強調升學率來吸引家長及學生,但是當學校把成績與升學率看得過重,學生的生活只有考試、教科書,無法培養其他專長。

仔細想一想,其實很多年輕人也並非那麼想要繼續升學,但往往認為照著父母、學校的安排,是最安全的一條路。但我相信,在每個年輕人心中,一定都有個夢想,如果有夢想,低薪、吃苦都沒關係,因為知道夢想會靠近。

前EMI種子音樂總經理田定豐提建議,離開舒適圈,走自己的路,不要怕挫折,最可怕的是,你不知道自己為何做現在正在做的事。

 7/23

網誌:

每次打開網誌第一件事就是先回味一次自己上次寫了什麼,然後覺得有些文句很棒,有些則看的害臊,不過不會去修改的吧,因為那也是種成長,我很喜歡這種感 覺,那種紀錄每個瞬間的自己,然後未來還能細細品嘗,感受著每個時刻的自己,那種纖細又木頭般的感情,樂觀與悲傷交織的感覺,每次看都覺得原來自己是這樣 又同時是那樣的人,真是既矛盾又合理呢。

7/31

網誌:

一面廣告牆上寫著「夢想將會實現,努力就有回報」的補習班宣傳

「如果夢想將會實現,努力就有回報的話......那夢想沒實現的人,是因為他們努力不足嗎?」

不是那樣的吧,井本笑著說

「如果是那樣的話,那參加奧運比賽的人不就每個都拿金牌了。他們都是懷著一樣的夢想去參賽。每個人都很努力。」

「夢想也有不會實現的時候。努力有時也會得不到回報。正義不會必勝。但凡事還是要試過才知道。來,加油吧。」

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一段有點小失落,因為這是現實,它是如此真實,卻是如此殘酷。

夢想也有不會實現的時候。

努力有時也會得不到回報。

正義不會必勝。

往好處想,凡事還是要試過才知道。

來,加油吧。

fight!!!

 

8/02      參加Re-think發起的淨灘活動,與機豪一起去台南-觀夕平台淨灘,事後還去品嘗了安平有名的豆花跟軟骨飯,買豆花的發票還中獎!!!

一個大男孩第一次去觀夕平台 with a boy T^T

8/7~8/10

看完一本書後,花了三天寫心得,還重新選擇詞彙,沒想到寫個讀書心得這麼累...orz

裡頭寫得最棒的,是一篇關於廣播員的感想,曾經自己也是一位忠實聽眾,所以寫著寫著居然有許多回憶就這麼冒出來了,在看的時候還沒有連結到國中那段聽廣播的時光,很慶幸自己努力的生出這篇,才能再度拾起這段遺忘的回憶。

心得節錄:

櫻之聲 - 宛如櫻花飄落般的聲音 播報員櫻子

 

讀完這篇,不經令我憶起國中那段歲月。

 

不知什麼緣由的,我開始聽起了廣播,我還記得主持人是小樹,節目名稱是「亞洲夜未央」,小樹都會在廣告完回節目時播放「久石讓的Summer,也因此每次聽到久 石讓的Summer,不禁令我想起這個節目,大概是從那時候開始認識久石讓的吧。小樹的聲音很有...磁性,聽起來很舒服,有種莫名讓人安心的感覺,久而 久之,我便成了忠實聽眾,以往坐在書桌前的苦悶日子,變成開心的讀書日,深夜苦讀還有小樹與其他聽眾相伴,感覺十分溫暖。

 

雖然我已經不記得小樹是否曾經念過什麼問題,然後有過怎樣感人的回覆,然而這段時光,廣播確實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力量。記得侯文詠的極短篇中有這麼一篇寫道,廣播 DJ 在回答觀眾來信時,有時會把問題重述一遍,要聽眾把自己的問題好好聽一遍,或是鼓勵地回答「一起加油吧!」、「我會在這裡為你打氣!!」,其實或許他只是想不到該如何回覆,便把問題重述了一遍,亦或隨口的一句加油,但很神奇地,帶給迷惘、困惑的我們一絲溫暖與鼓勵,成為我們走下去的力量。

 

櫻之聲,也是描述同樣的故事,播音員櫻子,有著宛如櫻花飄逸的聲音。

 

一句「一定沒有問題的。」,電波隨風飄逸,在她不知道的地方,溫暖了無數的聽眾。

 

許多原因,我漸漸地不再收聽廣播,一個是小樹的廣播時段變更了,換到了我不方便收聽的時段,另一個是我上大學了,課業跟活動多了,漸漸地我不再是忠實聽眾,不會準時出現在書桌前收聽節目。

 

櫻之聲,翻著翻著,心想,是不是一個好時機,準備一杯茶,坐在書桌前,打開收音機,旋轉到正確的頻道,讓音樂流淌,而我的回憶隨之傾瀉。

8/29     寫了黃昏堂便利商店的續集,但覺得普普,而且上一篇寫完覺得實在太累人...這種刻意的書寫,所以就草草結束這篇,也沒有下一篇了XD(其實有啦,只是都是草稿)

 


9/07      想做更好的人,先承認你一定有自己騙過自己


9/17      決定成為一位心理師


9/26      網誌:壞事●成就

不知道怎麼節錄,簡單來說,就是對大學生活做個小回顧,那些幸運、不幸運的事,都是成就現在我的一切。


9/29      學校總圖辦二手義賣,幸運買到林清山的心理教育統計跟郭生玉的心理測驗,兩本才80 T^T


9/30      決定要裝牙套

10/29    詢問大家我身上的特質

11/02    金凱瑞 演講-選擇所愛

11/08

網誌:

「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最了不起的成就,無非就是發現自己,並且勇敢地成為自己。」 - <<我的天才夢>>

我很喜歡這句話,帶有非常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,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活呢? 無非就是找到自我,並勇敢地追求、成就自我

「你冷酷無情,沒良心地把病人治好,大家都感謝你。你充滿愛心、同情心,卻治療失敗,他們照樣去告你。」 - <<我的天才夢>>

柯文哲曾經在演講中提到:「一開始見山是山,我看到的是一個病人,後來慢慢的,只看到一個病,只看到一個心臟,還好我過了五十歲又慢慢看到了一個病人。」

「面對挫折打擊不是最困難的,最困難的是面對各種挫折打擊,而沒有失去對人世的熱情。」

收穫良多,從小我就想成為一名醫生,但很快的我知道自己的天分不足,我並沒有聰明到可以成為一名醫生,所以我決定成為一名工程師,很快地,我知道, 我自己很適合成為一名工程師,所有工程師應該具備的才能,我都有,數學物理方面的天賦更不在話下,但,我覺得很無趣,當一名工程師,人生是無趣的,是沒有 目標的,是沒有熱情的,所以我開始決定成為一名助人者,就如醫生一樣,所以我決定成為一名諮商師。

我真的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醫生,或許是因為「虛榮心」,我不太能確定,但可能其實佔很大部分,我的出發點可能不是為了幫助別人,只是因為醫生在這個社會佔有高地位,我以這樣的自己為恥,但同時也有我真的想完成的部分,應該說如果我是一名醫生,這意味著我能選擇的選項變多了,或許我不是嚮往「醫生」這個職業,是醫生的能力,對,沒錯,我是希望獲得像醫生一樣的能力,超群的頭腦與才華,至少以我的角度來看他們絕對都不是凡人能達到的境界,當年我們班各種高手,各科最高總和還上不了台大醫科可想而知,好像只能上到第五志願,天哪,已經有一科滿分,一顆逼近滿分,這樣實在叫我很難相信僅靠努力就能成為醫生...(當然還是有,但我是以多數論)

打完上面這一段話,我又更確定了「書寫」對我的療癒,書寫就像與我自己對話,雖然打字沒有真的書寫啦XD,會選擇打字是因為手寫速度跟不上頭腦,我通常是邊寫邊釐清什麼,有時候真的就能從中更清楚自己在想什麼。

 

11/29    第一次接觸禪繞畫(zentangle)

12/4~8  分別去了台中、台北&新竹,參加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會


12/24    Before I die, I want to…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d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