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正在讀<<如果有一天,我們說再見...>>

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,很簡單後勁卻很強

書封面也設計得很簡單

當初僅憑這兩點我就敗了這本書

這本書是藉由一個活動徵稿,主題圍繞安寧療護,最後匯集了獲選文章集結成書


我很喜歡看生死的書,其中有許多原因

我想有兩個比較清楚的點

第一,每天提醒我死亡的存在,我才有活著的感覺

第二,在死亡面前,人類是多麼渺小,這樣的渺小足以帶給我們無限的勇氣


第一次接觸安寧療護是兩年前

現在接觸安寧療護又是另一種感覺

我所解讀的安寧療護是「怎樣才算活著?」

如果只剩一堆醫療數據支撐著你還活著的事實,那算不算活著呢?

如果不掙扎,快樂地度過最後餘生,這樣現代醫療是失敗的嗎?


雖然前半段都在寫安寧療護,但昨天領悟的卻是不同的東西

如果活著,但卻不是活著,那不是很可悲?

這不正是我們現在的狀態

活著,但也僅僅是「活著」

如果活著不能活出意義,那也只是行屍走肉,與死亡無異


最近在建立一個檢視自己人生的標準表

我先填上了兩個問題

「有沒有意義?」

「是否快樂?」


活著 跟 生活 是不同的


--

題外話,我是很不喜歡跟風的人,所以之前一直很排斥買阿德勒的書

最近突然想起一些事情,覺得還是想買阿德勒的書來讀一下

心理學果然很迷人,特別適合我這種怪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od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